工作坊师生合影
学生专心创作
学生作品展示(部分)
近日,由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主办的《艺术生活工作坊》第二期——“鎏光箔影:烧箔艺术体验”在许昌校区顺利举行。活动以“金属与色彩的涅槃”为主题,吸引了全校各学院近40名学生参与。师生们手持金属箔片与火焰工具,在古乐中探寻灼烧与塑形的交织,探索烧箔艺术的流光溢彩,以匠心镌刻春日的光影诗篇。
音韵鎏金:金属箔上的音韵魔术
活动现场,中心专任教师贺松杰通过“音韵成纹”“火色鎏金”“肌理重构”三大创意环节,打破传统绘画边界,引导学生在古乐《高山流水》的韵律中以火为笔、以箔为媒,在特制底板上创作。学生们通过控温灼烧、刮刻塑形、色彩叠加等手法,赋予金属箔片流动的肌理与变幻的光泽。
师生共话:让传统技艺焕发当代生命力
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胡同学感叹道:“音乐、火焰与箔片的对话太奇妙了!音乐伴随中灼烧时的细微控制让每一道裂痕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语言,仿佛在金属上‘书写光的密码’。”2024级金融工程郭同学分享道:“这种跨界艺术的烧箔既需要理性控制温度,又依赖感性捕捉瞬间,这种矛盾的美感让我着迷,像是参与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共舞。”
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主任宋丽娜在活动中表示,“鎏光箔影”是“无界艺术”理念的深化实践。烧箔工艺源于东方传统金属锻造技艺,通过音乐律动、简化工具,将其融入现代美学,让古乐和古老技法以低门槛形式走进校园,激发青年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表达。据悉,第三期“金石契心:篆刻工作坊”将于五月中旬启动,届时将开放线上渠道报名。
以艺承新:探索无界 美育深耕
本期工作坊延续“低门槛、高互动”特色,选用环保金属箔与可循环底板,在创作中传递可持续艺术理念,并通过综合艺术手段让学生在音乐的感知性、灼烧的偶然性与构图的规划性之间找到平衡和松弛,完成兼具工艺质感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公共艺术教育正以“无界”之姿,将传统工艺转化为青年学子触手可及的艺术语言。当音律融为情感,灼痕成为笔触,金属化为画布,美育的种子已在春日校园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