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德润,男,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处级调研员。现任中国日语教学会理事,中国日本文学会理事,河南省人民政府候补参事,曾任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刻苦钻研:自学成才事迹广为流传
刘德润教授毕业于成都市第三高中,后下放到武陟县农村锻炼,1971—1978年参加解放军文艺工作团。1976年跟在华日本人住吉里子女士学习日语,由于他学习刻苦,天资聪颖,日语水平提高极快。1978年到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工作。1981年,参加由日本权威机构国立国语研究所专家评审的中国人日语作文比赛,荣获大学日语教师组全国第二名。从1982年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主要新闻媒体都报道了其自学成才的事迹,广为流传,并受到当时的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
勤于教学:提前二十分钟进教室 数十年如一日
从教三十年来,刘德润教授坚持每节课提前二十分钟到达教室,无论是大雪封路,还是妻子重病,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刘德润教授教学严谨、学识丰富,讲课时重点突出、旁征博引、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每次授课后都进行反思总结,修改教案和课件,精益求精。
精于科研:著作等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1981年至今,刘德润教授在国内外累计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数十部,其中,《日本古典文学赏析》是他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研究日本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小仓百人一首——日本古典和歌赏析》是首创用格律诗的形式翻译日本古典诗歌,填补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刘德润教授曾在日本《建设正经新报》、《大阪府柏原广报》等处任专栏作者,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退休之后,刘德润教授淡泊名利,仍然奋斗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每年都有新著作出版。他曾说:“学者要取得成绩,要在七十岁以后。”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长与学术:以学术为媒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刘德润教授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翘楚,曾应邀出席《源氏物语》国际研讨会、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国际研讨会等活动并做主题演讲。刘德润教授先后到东京、名古屋等地讲学,其讲稿《唐代的牡丹诗》、《从中国看中日文化交流》在中日两国均引起强烈反响。1998年5月日本爱知县特意在段户山立“刘德润俳句”石碑一座。
融于师生:无私奉献 千里之外心系师生
刘德润教授坚持每周二晚上无偿为学生进行考研辅导,每周三为日语专业青年教师做专业培训。身在国外时,为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不远千里传回亲笔推荐信。此外,刘德润教授无偿捐献图书,为学校建立外文资料室,供师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