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闻

“校园之星”人物专访之六:“自强之星”朱宣辉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7.08
来源:
734

编者按:新联学院首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自3月份启动以来,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前期宣传、个人申请、院系推荐、学院初评、网络投票和学校复评等程序,最终评选出了六名“校园之星”,充分展示了我院青年学的精神风貌。为了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和宣传优秀学生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新闻中心特推出“校园之星”系列人物专访,敬请关注。


人生自强少年始

                                ——专访新联学院“自强之星”朱宣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朱宣辉这些年来一直遵循的行事准则。从军训先进个人到模范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朱宣辉一直在不断完善自己,追求精彩的大学生活。 

“不拼爹,但是我拼命”这是勤奋刻苦的朱宣辉给人的印象。“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改变我们的未来。”很多人被这句励志话语感动过,但当这句话化为现实,那无处不在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20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朱宣辉来自河南永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他的童年正如同我们曾在无数媒体上看到过的对每一个寒门学子的描写。但虽然出身贫困的家庭,朱宣辉却从未因此自怨自艾,反而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为了一个乐观自强、积极自信、阳光开朗的帅气小伙。2009年,19岁的朱宣辉在高中毕业后,为了给考上郑州大学的哥哥省下学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南下打工补贴家用。“我做过酒店领班、生产线上的班组长、贸易公司的文员。”回忆起那段岁月,朱宣辉满满的感慨。“也是凭借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执着,虽然碰壁无数,但也收获良多在大城市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知识。”朱宣辉永远忘不掉自己遗憾止步的求学梦2013年,朱宣辉再次参加了高考,凭着心中那份对梦想和执着,他克服万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联学院,并用打工攒下的钱给自己交了学费。“生活的艰辛、磨难和工作的磨砺并没有让我丧失自信心,相反地,它们带给我的是磨砺后的成熟。”

也是在高考前的两个月,朱宣辉最爱的姥姥去世了。“小时候家里穷,爸爸妈妈要出去打工贴补家用,只有姥姥陪在我的身边照顾我,给我做饭,给我讲她的生活经历,我还记得我曾经幼稚而又纯真的承诺,我要好好长大给姥姥买很多很多好吃的……但是在那一刻,一切都没了,我忽然觉得一切都没了意义,子欲养而亲不在……”说到这里,朱宣辉难过的低下了头。“也是在这个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困难了。为了给姥姥治病,家里的积蓄已经用去了大半,而姥姥的去世,更是给妈妈带去了巨大的伤害,她一周之内头发白了一半,原来的心血管旧疾又加重了,每周都要挂针缓解病情。”看到父母的艰辛与痛苦,朱宣辉暗暗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好好的学习,必须考上大学,争取早日更好的给父母减轻生活的压力。“因为我知道,当幸福在时,我已经不能再失去了。”

“上大学以来我就一直担任年级长、班长,是辅导员老师的得力小帮手,也是同学们心中的暖心‘学叔’。”朱宣辉说,因为年龄比同学们大的原因,同学们总是亲切的称他为“学叔”“我深知上学的不易,在班级管理方面,就更加勤奋的和班级学生干部们一起认真开展工作,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大家努力学习。同时,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支持下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大家的“学叔”,朱宣辉觉得,自己应该做好一个“小家长”。

每一段人生都少不了挫折和磨难,痛苦更能够激发的能量。在困境中,朱宣辉选择了坚持。童年时的家庭困难并没有使朱宣辉放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反而激起了他内心深处不屈不挠的意志。朱宣辉说:“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他和所有的大学生一样,外表普通,时常羞涩;他也和很多的大学生不一样,家庭的不幸遭遇让他相比于同龄人有了更多的人生阅历,也让他变得更加自立自强。

两年多的大学生活,酸、甜、苦、辣使朱宣辉养成了勤奋学习、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品格。“我一直都坚信,贫困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贫困是人生一所难得的大学,在这里我选择了自助,自救和自强。我要把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化为营养,把风霜雨血化为滋润,把挫折错误失败转变为垫脚石。”谈起未来,朱宣辉执着坚毅的年轻脸庞上写满了坚定:“我的大学生活仍然在继续,而现在的我比过去少了些迷惘,多了些执着和勇气;少了些张扬,多了些沉稳和成熟。我明白面临压力,重要的是如何承担和转化压力;我也有困惑,但从没有在困惑中停滞不前;我关心自己的前途,但更懂得勇敢创造自己的未来。”面对未知的一切挑战,朱宣辉觉得,他准备好了。

(文/王爽 马添添 杨盈)